中新社香港3月21日電 (記者 盧哲)如今奢侈品牌林立的香港廣東道,原來曾遍佈騎樓擠滿攤檔,遠處的海還未被填平;行駛在港島一百多年的電車,原來1900年的microSD車票上還印滿英文通告;被譽為“東方好萊塢”的香港,原來在1940年的戲票上就印了劇照,並且設計部部不同……
  由香港收藏家協會成員收集的超過500件藏品,21日開始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與觀眾見面,為期一周。這些“不足以信用卡代償珍貴到進博物館、但足以寶貴到收藏”的展品多與香港生活有關。
  當年風靡全港的綠寶橙汁,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九份民宿形狀不同的瓶子;百年老牌雙妹雪花膏的各種印刷廣告;甚至黑膠唱片、股票收據、銀制醬料碟等,都被濃縮在展覽中。
 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對展覽中的火柴盒特別感興趣,咖啡店、酒樓、酒吧、夜總會自己設計的顏色各異、或細或長的火柴盒在小小的展覽架中側面表現了香港“東方之珠”的繁華景象:“正是收藏過程中感受到的活歷隨身碟史,這些火柴盒、舊照片背後的學問和故事,讓生活的舊物變得豐富。”
  據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唐卓敏介紹,在香港的收藏圈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“專項”。在收藏界昵稱“電車男”的張順光就在此次展覽中帶來關於電車的珍藏,其中有第一次展出的錯版電車郵票,及最後一代電帛琉車車票。
  而特許工程師吳邦謀從1996年開始收集有關啟德機場的舊物,無論照片、模型、文獻、明信片甚至是航空公司的旅行袋,只要有關當年飛機轟鳴在九龍城區的故事,他都興緻勃勃。“我曾經借出航空歷史圖片給政府作發展規劃參考,也被邀講解航空歷史發展,我不算專家,但因為收集的愛好,確實深入了一點研究。”
  因收藏而得益的,還有香港天文臺台長岑智明。一次機緣巧合,讓他看到了被收藏的香港風災舊照。“這對天文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研究資料,”岑智明說,“從此我也上癮,開始收藏歷史天災的圖片、明信片、地圖,從歷史看現在的天文變化。”
  香港收藏家協會首屆主席廖偉良(ChrisNewall)說,收藏也是在記錄成長。1985年第一次踏入香港的他認為,香港正在經歷人們未意識到的轉變。“我初來港時,香港人來自各地,上海、福建、倫敦、或者加利福尼亞。現在的香港人,他們在想走遍各地,北京,紐約,甚至更遠。但是他們屬於香港,而這些收藏品,正像是一種根基。”(完)  (原標題:當舊物遇“新”人:500件舊物敘香港成長故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15dozi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