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為音視頻播放器
  央廣網財經北京6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《天下公司》報道,他在看不見的江湖中書寫一個個盪氣迴腸的俠義故事;他經歷時代大變革的風起雲涌,用熱血與激情打響父親的戰爭。恩師易中天評價他,“巴山蜀地多蠻野,情天恨海出丈夫”。他就是土家野夫。
  他有著一個文學夢,卻懷揣一個的金融心。他化名“難為水”,在痕跡中暢談詩性灑脫。他以記者身份,借助法律視角在證券市場周刊中洞悉中國金融。他是方泉。
  本期嘉賓:著名作家土家野夫對話新華財經傳媒總編輯方泉。本期話題:詩性從何來?
  本期的江湖更像是一場詩的盛宴,方泉朗誦舒婷的名作《寄杭城》,把人帶到溫暖而浪漫的意境,而土家野夫的一首古體詩,展現著詩人的悲愴與雄心。
  方泉:提到舒婷的詩,《寄杭城》。
  “如果有一個晴和的夜晚,也是那樣的風,吹得臉發燙。是那樣的月,照得人心歡;友人,請走出你的書房。
  誰說公路枯寂沒有風光,只要你還記得那沙沙的足音。那草尖上留存的露珠兒,是否已在空氣中消散?江水一定還那麼湛藍湛藍,杭城的倒影在漣漪中搖蕩。
  那江邊默默的小亭子喲,可還記得我們的心愿和嚮往?榕樹下,大橋旁,是誰還坐在那個老地方?他的心是否同漁火一起,漂泊在茫茫的江天上……”
  土家野夫:我雖然是一個寫詩的人,但是老是記不住自己寫的詩。我朗誦一個我寫的一首古體詩吧。“兩袖清塵一枕愁,飄零身世等浮漚。白頭休廢名山事,拍劍東來還舊仇。”
  詩性從何而來?土家野夫最明白,因為缺乏而懂珍惜的道理。同學們大學時讀的書大部分他在小學就讀過了,而小時候的苦難更成全了感人至深的散文集《鄉關何處》。
  土家野夫:我從小生活在一個邊遠的少數民族鄉鎮,但是我可能天性喜歡讀書,在大家都不讀書的年代裡面,記得我從幾歲開始就跑到那些過去的大戶人家的家裡面,讀從各種角落裡面翻出來的詩。當我1978年上大學的時候,我發現我們班很多同齡的學生,他們在大學開始讀的書都是我在小學已經讀過了的書。
  我筆下寫的所有的人,都是用真名真姓、真地址、真時間寫的。關於我寫的逝去的人,我的老同學都能證明他是這樣一個人;關於我寫的活著的人,比如說李如波,有很多的現代詩人都是他的朋友,都證明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精彩的人生。而我寫的像蘇家橋、老譚等這些人物,北京的幾個朋友說,我們要去你的故鄉去看看這些人,看看這些人是不是像你寫的這樣。他們都到我的故鄉去看了,然後回來說,很高興認識你筆下這些活著的人物。
  (原標題:土家野夫對話方泉:詩性從何來?_tech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15dozi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